六安瓜片的傳說
浩瀚茶 2020-09-12六安瓜片
一九零五年前后,六安州(現改為市)一茶行的評茶員,從買來的上等綠大茶中挑出嫩葉,不挑出老葉,不挑出新葉,賣給市里,得好價。這個創舉,一發不可收拾,麻埠的茶行,聞風而動,立即雇傭當地婦女,如法炮制。
一九零五年前后,六安州(現改為市)一茶行的評茶員,從買來的上等綠大茶中挑出嫩葉,不挑出老葉,不挑出新葉,賣給市里,得好價。這個創舉,一發不可收拾,麻埠的茶行,聞風而動,立即雇傭當地婦女,如法炮制。又名:「峰翅」,意為「毛翅」(蜂翅)。這也啟發了當地一茶行,在齊頭山附近后沖,將采回的鮮葉直接去梗,分別老嫩炒制,結果得心應手,成茶不論色澤、香型,都令“峰翅”相形見絀。因此四周竟有茶農學習,紛紛仿效。近處的齊頭山茶戶,自然是近在咫尺。此茶的形狀如葵花子,故稱“瓜子片”后稱為“順品”,即為瓜子片。
據說三麻埠附近的祝家樓(人稱祝家樓),是袁世凱的親戚……祝家以土產孝敬。袁嗜茶,自茶成癖,是不可缺少的禮物,但當時當地產的大茶、菊花茶、毛尖等,都不能令袁滿意,祝家為取悅袁人,不惜工本,雇了當地經驗豐富的茶農,做貢茶。一九○五年前后,有人在附近的后沖特制出春茶第一葉和第二葉,用刺茅的花穗扎成小帚精心炒,炭火烤制而成,形如新茶。贏得了袁的贊賞本地茶商也懸高價收購,促使周邊茶農仿效。這類新茶登市后,流傳千古,即使當時茶市的峰翅,也遜色不少。由于不含老葉和茶梗,峰翅品質自然較大茶為優。但是終究還是打上了茶大的烙印。先天不足,終使其超越不了商品光衰的規律,直到1950年代初才絕跡于市集;而瓜子片無論在色、香、味、形、制上,都與大棗相比,都已是一模一樣。
很贊哦! ()